7月14日,章华妹出席了温州个体工商户“提信心促发展”专项行动启动仪式。
作为中国个体工商户的代表性人物,她一次次见证着一个国家、一座城市对于个体工商户发展的重视、支持——
归根结底,这是以今日之“小”成就他日之“大”的力量所在。
(相关资料图)
“个体工商户”,于温州人而言,是一种特殊情结所系。
这是一种厚重的历史情结。
从中国第一批个体工商户在温州诞生起步、章华妹领到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开始,中国个体工商户发展历史与温州紧紧相连。
改革开放初期,“个体工商户”的星星之火在温州燎原,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成就了温州、发展了温州,并成为温州创造风向标式辉煌的一个标志性起点。
四十多年的时光里,温州人对于“个体工商户”的情愫始终是独特的。这份情愫里,饱含着温州人改革先行的自豪感与惯有的务实精神。
这又是一道现实的发展命题。
从最初的1844户到今天在册94.76万户,尽管时代主题在变、总量早已不可同日而语,但是有一道发展考题,温州常做常新:如何赋能助力个体工商户发展。
赋能助力,这是温州此次启动个体工商户“提信心 促发展”专项行动的题中应有之义。
温州深知,这是当下抓好实体经济的现实之需,也是穿越40年的温州发展力量基石所在。
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大胆试水萌芽到今天发展如“星辰大海”,个体工商户是温州经济最基础、最广泛也是最具特色的市场力量。
发展到了今天,关于个体工商户的地位、作用与能量,社会各界早已形成共识。作为产业链供应链的“毛细血管”和市场的“神经末梢”,个体工商户看似微不足道,能量则不可小觑。
从温州来看,目前个体工商户数量已占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的70%,其在稳增长、促就业、惠民生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面对经济修复过程中的风险挑战,个体工商户的信心与活力,反映并影响着整个市场的信心与活力。
就在今年全国“两会”上,政府工作报告七提“个体工商户”,重视程度可见一斑。温州,亦是给予个体工商户不一样的“关照”。
纾困政策,无疑是最现实也是最实用的“一招”。
温州率先出台全省首个地市级“助力个体工商户纾困政策30条”,并推动扶持政策落实落地、快达直享,去年共为个体工商户减税降费、减免租金等超10亿元。
在这基础上,聚焦“活力”二字,市场准入也在优化。
温州简化个体户登记、营业转让、试行有限度自由经营等改革项目,其目标指向都是,充分激发个体工商户的创新创业活力。
此番,温州通过红领争先、培育扶持、金融破难、法治护航等四大行动,着力打造个体工商户生命周期服务链条,其用意在于,针对现实发展难点痛点,聚合多部门力量为个体工商户提供“专享”服务。
赋能助力,有真心实意、用真金白银,其最终的落点,都应该是推动服务、政策落地的“真招实招”。
我们要让政策“活水”在精准“滴灌”中找到滋养个体的路径。
瓯江
应当看到,个体工商户面大量广、利益诉求多元,对其帮扶也要有的放矢、精准发力。
比如,面对各大电商平台上的经营主体,如何分门别类加大支持力度,帮助其拓宽获客渠道、给予融资帮助;又比如,围绕个体工商户的营业场所等现实困难,如何在小店经营、市容环境等方面做好平衡协调。
聚焦“降成本、稳经营、减负担、优环境、拓空间、促发展”,政府需要通过系统、精准、创新地有效使用政策工具,渗透至广袤的个体工商户发展土壤,滋养个体工商户根系。
我们也要在历史的经验启示中找到“关照”现实发展的路径。
就在前几天,浙江省档案馆首次向社会公布的10件改革开放初期具有较大影响的档案文献中,就有温州市档案馆馆藏的温州市革命委员会批转市工商局《关于对个体工商业户进行全面整顿、登记、发证工作的报告》。
循着这份历史的痕迹望去,正是有了这股开创性、突破性的“政策东风”,到1980年底,温州市区1844户个体工商业户得到登记、发证,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。
个体越有活力,经济越有韧性。
个体工商户,虽然不像大项目落地起效快,但关系着千家万户,关联着“人间烟火”。其发展壮大,除了具体的服务、扶持政策之外,更应纳入制度性安排的“大盘子”,在发展规划、政策体系中给予更多的关注。
监制:阮周琳|编辑:杨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