殷殷嘱托巴蜀回响|翠云廊究竟是个什么廊?三百长程十万树

2023-07-30 02:07:21

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闫雯雯 刘彦谷 谢杰 见习记者马晓玉 广元摄影报道

骤雨初歇,眼前的古柏渐渐在视野里清晰起来。抬眼望去,烟雨蒙蒙中,绵延古树青翠欲滴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这时,“翠云廊,苍烟护。苔滑荫雨湿衣裳,回柯垂叶凉风度”这句出自《剑门路》的诗,好似从清代剑州知州乔钵的笔下活了过来。

但这首诗,还有着更脍炙人口的前半段,“两行古柏植何人?三百长程十万树。”

“可以说,这首诗囊括了翠云廊的‘前半生’,而它,也正是翠云廊名字的由来。”反复叨念着这几句词,剑阁县党史和地方志事务中心主任张忠仁感慨,除推断和传说以外,有确切文献记载的6次大规模植树,翠云廊才形成了现有绿野百里的模样。

翠云廊,究竟是个什么廊?苍苍翠云廊,究竟何以成林?漫长岁月长河,又为何历经千年而保存?7月26日,封面新闻记者走进翠云廊,读树,阅史。

翠云廊究竟是个什么廊?

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

广义翠云廊

“两行古柏植何人?三百里程十万树。翠云廊,苍烟护,苔花阴雨湿衣裳,回柯垂叶凉风度。”清代剑州知州乔钵一首《剑门路》,让翠云廊得名,继而闻名天下。

翠云廊,又称“皇柏大道”,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,是由近万株苍翠的行道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,是迄今为止最古老、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道路交通系统,被誉为“世界第一古道”,“陆上交通活化石”,堪与“罗马古道”媲美。

指着县志上的地图,张忠仁用手指圈出一块范围,以四川广元市剑阁县普安镇为中心,北至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、西至绵阳市梓潼县文昌镇、南至阆中市思依镇。“这便是广义的翠云廊所涵盖范围。”

其中,剑阁县境内,翠云廊全长151公里,贯穿9个乡镇。“一公里便是两里,这也是我们所说的‘三百里程十万树’。”张忠仁补充。

广义的翠云廊,分为西段、北段、南段,是指以剑阁为中心,西至梓潼,北到昭化,南下阆中的三条翠云廊古柏路,在这三条蜿蜒三百里的道路两旁,全是修长挺拔的古柏林。

根据剑阁县志现有统计数据显示,蜀道翠云廊剑阁段现存古树7803株(北线1724株,南线4133株,西线1946株),其中古柏7778株(北线1706株,南线4133株,西线1939株),占据总数的99.6%。

“翠云廊蜀道古柏是目前全世界现存树龄最古老、规模最庞大、保存最完整的行道树群。”张忠仁说,因其唯一性和不可复制,又被誉为“蜀道奇观”、“森林活化石”。

狭义翠云廊

狭义的翠云廊则指的是翠云廊景区。

翠云廊景区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、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的核心景区之一,也是国家森林公园。“三百里翠云廊最大、最有名气的几棵树都在这里。”张忠仁介绍。

“龙蛇蜿蜒山缠互。”如今,进入景区,108国道边,密集的古柏形态万千,风姿各异,翠碧连云。正如乔钵《剑门路》所言,金牛古道两旁,挺拔千年的古柏,犹如苍龙盘旋交互于崇山峻岭之中。

“前人根据其长势、外貌和历史传说取了许多美好的名字。”提起这些树来,张忠仁如数家珍,如以长势命名的“鸳鸯树”、“姊妹树”、“罗汉树”、“观音树”、“白象吞石”等;以粗壮命名的“状元柏”、“帅大柏”、“寿星树”等;以史典命名的“阿斗柏”、“望乡柏”、“石牛树”、“仙女树”等,可谓“千姿万态羞雷同”。

其中,“剑阁柏”和“帅大柏”树龄达2300余年,是目前蜀道翠云廊段现存古柏中树龄最高的古树。同时,“剑阁柏”也是“四川省十大树王”之一,全世界仅此一株,被誉为“国之珍宝”。

历经千古沧桑,古柏仍枝叶茂盛,生机盎然。“翠云廊是罕见的人工造植的古老行道树群体,是‘蜀道灵魂’。”张忠仁总结道。

苍苍翠云廊何以成林?

两段传说六次史载

两段传说

“翠云廊的形成,历经2000余年。关于何人所植应该是由两段传说,六次史料记载。”张忠仁讲述,相传秦始皇统一天下后,以咸阳为中心,修筑驰道,命令百姓在道旁植树。因而这些古柏,也被称为皇柏。

第二段传说是三国时期,当时剑州(今剑阁)是连接巴西(今阆中县)、成都到中原的交通要道,是经济军事政治的重要枢纽。张飞作为巴西太守,令士兵及百姓沿驿道种树,加快了文书传送,军旅运行的快速完成。

如今,民间还流传着张飞当年“上午栽树,下午乘凉”的神奇传说。在翠云廊景区后门,也有一座张飞塑像睥睨着过往游客。

6次史料记载

“第一次确切有史料记载是东晋时期。”翻开一本县志,张忠仁细细科普,东晋元帝时,武功(今剑阁武连镇)地区人民为培植“风脉”,大量栽植松柏。

当时的尚书郎郭璞为此作《种松记》刻于碑上。到了宋代,石碑风化剥蚀,当地又请苏东坡重书碑文。

“据史料记载,后来宋朝年间又三次植柏。”张忠仁归纳原因,这三次植柏基本上是植树表道,起到路标的作用,以树计里,标识里程的作用。亦或保护道路,防止雨水冲刷路基,而在道路两旁植树,加固路基。同时,也便于修栈道就近伐木取材。加之古代人们大多依靠步行出行,连绵绿树能遮阴避暑。

“第五次再次出现史料记载便是明朝。”据清同治《剑州志·艺文》、清雍正《剑州志·古迹》记载:康熙初年剑州知州乔钵在其《翠云廊》诗序文中写道:“自剑阁南至阆州,西至梓潼,三百余里。明正德时知州李璧,以石砌路,两旁植柏数十万,今皆合抱,如苍龙蜿蜒,夏不见日。”

翻到县志最末页时,张忠仁的讲述也来到了最后一次大规模植树,清朝。

据《剑阁历史年表》记载:乾隆十九年(1754年)“曾倡导在川陕大道两旁、四方村落植树”。

“自古以来,剑门蜀道翠云廊段就是交通驿道。”翠云廊,两千年来,它与剑门关隘互融共生,成为蜀道上一颗极为璀璨耀眼的明珠。

“正是历代接力保护,‘三百长程十万树’的景致才得以形成。”张忠仁说,也正是历代保护措施的实行,才使得翠云廊古柏绵延千年,生机盎然,茂盛苍翠,才使得中华文明生生不息,绵延不绝。

如今,300里苍茫古柏绵延挺拔于金牛古道两旁。崇山峻岭之间,宛如蜿蜒苍龙,交错盘旋,又如翡翠画廊,溢彩流辉。

跨越2000余年,它是历史的底稿,也是生态向未来。

关键词:

银行更多»

收藏